金融是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一个行业飞黄腾达,也可以让一个行业登高跌重。随着各类可再生能源行业金融政策工具的细化文件开始密集出台,怎样才能让更多、更便宜的资金进入到风电行业?
怎样才能让更多、更便宜的资金进入到风电行业?
日前,中国风电行业首部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风电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在金风科技副总裁、《报告》主编高金山看来,要找到金融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是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一个行业飞黄腾达,也可以让一个行业登高跌重。”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各类可再生能源行业金融政策工具的细化文件开始密集出台。当前,我国风电领域的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又有哪些优化完善的思路方向呢?
地方绿色金融试点待完善
《报告》坦言,当前我国地方风电产业绿色金融政策尚不完善,虽然不少省份出台政策来支持绿色金融,但政策内容不够精细,缺乏与地方风电企业、金融机构的联动。
自2017年开始,国家层面便开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应该看到,经过几年有效运行,首批五省八市的试点工作已经积累很多可供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报告》也建议,在风电资源区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将具有较好条件的地区选为风电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从政策和资金多方面予以支持,探索多层次的风电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并作为示范区向全国推广风电绿色金融改革的相关经验。
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大
具体到企业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顽疾。《报告》指出,针对中小型风电企业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具有创新性的绿色金融工具供给少,零部件制造类中小企业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支持更加有限。
当前,信息化系统全面发展,大家检索发票、合同、交易记录等都非常便捷迅速,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通过类似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银行风险系数降低,相应的贷款利率会变低。这就可以实现将更多、更便宜的资金引入行业的目标。企业的成本也降低了,对于风电产业来说,最终发出的绿电也会更便宜。”
《报告》强调,部分风机零部件制造企业近年来由于扩张过快,出现产能利用率不足、生产经营收益下降等问题,企业经营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困境。《报告》建议优化和创新风电行业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类型,积极推广诸如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控货融资等融资模式,并注重增强对掌握风电零部件制造关键生产技术的优质企业的信用支持力度。
需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一方面技术门槛不高的中小型供应商面临融资难;另一方面,《报告》表示,技术与产品创新领域的专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也有待提升。
“虽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项目在金融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发展前景很好的创新性绿色项目,在金融市场上却遭受冷遇。”
“当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打科技牌的新阶段,谁的科技投入多,谁才会获得长远发展。”以风电行业为例,随着降本压力的增加和机组大型化发展的趋势,风电叶片长度增加带来的技术问题、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的技术问题、主轴承技术等“卡脖子”问题都需要解决,急需相应的金融手段来支持各种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
诚然,对于一些初创企业和技术而言,早期的资金投入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为此,《报告》也建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投贷联动的模式加大对风电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活动的支持。对那些已经掌握核心技术的风电零部件企业,可以和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采用“股权+债权”投资的方式,以达到控制风险、共享收益的目的。同时,为了适应技术研发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可以积极引入专项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