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到夏天,我们这里更美!达坂山上白云缭绕,山间林海莽莽,山下草原无际,映着牧民新居,一片田园牧歌般的自然风光。”门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庆菊代表说。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2021年3月7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两张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孔庆菊代表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代表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山绿了,沙少了,水清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了。门源县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农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草场生态治理到植树造林、矿山矿权退出,再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提升‘生态颜值’。”孔庆菊代表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青海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孟海代表深感责任重大。
“总书记十分关心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孟海代表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青海深入实施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孟海代表介绍:“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已完成近八成,实现‘两年见绿出形象’的目标。”
“目前,青海全省109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到79处,保护地总面积增加3.41万平方公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孟海代表说,“接下来,我们将聚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总书记,1997年4月,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的发言,唤起了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一段回忆。“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同志叮嘱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多年过去了,常口村呵护绿水青山,搞起生态漂流和民宿,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张林顺代表记忆犹新。
“这两年,我们努力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山水画’越来越美,山水田文章越做越精彩。”张林顺代表说。
前不久,福建省旅游集团和当地签订5年投资6亿元的协议,建设“两山学堂”和度假酒店等。村里的生态漂流项目第二期已经上马,生态农业发展势头正旺。当年的落后山村,如今变成了户户住上小楼、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
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金玉代表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后门坪村立足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禀赋,发展茶叶、畲药种植等生态产业。雷金玉代表说,村里建立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少施肥、施绿肥,保护土壤,呵护水源。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山村的生产方式越来越“绿”。
在后门坪村,一座全新的畲族文化广场刚刚落成,畲族文化展示馆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雷金玉代表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风景美、产业旺的民族村落,吸引更多游客了解畲乡风土人情、享受绿水青山之美。”
“过去很多‘穷乡僻壤’
现在都成了‘人间仙境’”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在政协联组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旗委员,提起16年前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党政代表团到重庆武隆县调研的场景:“当时我在武隆担任县长,向您汇报了我们发展旅游扶贫的想法。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武隆已经摘掉了贫困县帽子,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027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追问:“现在那边交通情况怎么样?”
“现在高速都通了,高铁也在建。”
“重庆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过去很多‘穷乡僻壤’现在都成了‘人间仙境’,这其中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
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交流,刘旗委员很兴奋:“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这两年,重庆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唤醒沉睡的青山”。2021年,渝东南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成立,通过创新区域文旅合作模式等举措,全年接待游客86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1.2亿元。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独特优势日益显现。”刘旗委员表示,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更美丽的乡村画卷。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方向、振奋人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委员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我国积极探索并充分挖掘气候资源的优势和价值,完成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已有249个地区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44个市县获得国家气候标志,助力乡村振兴。
“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离不开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我们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朱定真委员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实际上是增值的”